22.5.12

阿巴多與柏林愛樂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laudio Abbado Dirigent
Anne Sofie von Otter
 Mezzosopran
Isabelle Faust Violine
Robert Schumann
Ouvertüre zur Oper Genoveva op. 81
Alban Berg
Fünf Orchesterlieder nach Ansichtskartentexten von Peter Altenberg op. 4
Alban Berg
Violinkonzert »Dem Andenken eines Engels«
Robert Schumann
Symphonie Nr. 2 C-Dur op. 61 
對樂迷來說,現場聽到阿巴多帶領的柏林愛樂應該是件令人興奮的事。這位1933年出生於米蘭的義大利指揮家,33歲首次與柏林愛樂合作,1989成為卡拉揚的接班人到2002,每年又定期回柏林與愛樂合作,像是這次經典的德奧曲目。

大概很多人會和我一樣乍看之下覺得這個曲目的組合很不尋常,但在聽了導聆(Olaf Wilhelmer, 音樂廣播節目主持人)之後才知道這個組合的用意。原來舒曼和貝爾格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喜歡在音樂中玩文字遊戲,兩人都曾經認真的研究過巴哈並喜歡他的音樂(舒曼第二號交響曲第三樂章的主題就是個完全引用巴哈的作品,Berg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有B-a-c-h的動機,終段也引用了巴哈的Cantata BWV60當中的“Es ist genug“),兩個人的婚姻都不被女方的家長看好,兩人都算是當代的思想先鋒但都不是最激進的革命派等等。

音樂會開場是Genoveva的序曲,在阿巴多的帶領下,柏林愛樂就像上次依凡費雪演出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一樣精準細膩,舒曼音樂中那種幻想式的風格與微妙的情緒轉換完全就是非常到味,歡騰的尾奏也顯得優雅,完全就是高雅藝術的完美呈現;相較之下杜達美上一場根本就只能用沒品味的亂搞來形容,我甚至在看了友人傳來的影片之後只覺得聽這種音樂會只會傷害品味;所以我覺得杜達美會成為指揮界的明星大概只因為他的出身背景讓他有機會成為稱職的音樂大使,而不是因為他有多厲害。

第二首是貝爾格的作品,從這樣小小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出他有能力精準的雕琢樂團的音響效果,充滿各種機智的小細節,Anne Sofie von Otter唱得很好,第一次感受到貝爾格音樂的樂趣。在聽她唱的時候突然想起幾個禮拜前在Volksbühne的一個Liederabend,裡面有很多生長在柏林的民俗歌手輪番上台唱歌表演。對照起今天晚上貝爾格的作品,我終於了解到為什麼很多時候我無法對很多音樂感到同理的原因,其實不盡然是因為我不喜歡那個音樂,重點是在音樂中感覺不到作曲家的用心,或說感覺不到演奏者的用心;我想這也就是所謂的嚴肅音樂“(E-Musik)娛樂音樂“(U-Musik)的區別;雖然我不是完全清楚Ardono是怎樣定義的(大概也不會完全認同),但是我會認為好的音樂創作者必須要能讓觀眾感覺到他們是認真(嚴肅地)看待自己所譜下的音樂,不過我想每個音樂創作者大概都會這樣說,但是大多數的流行音樂就讓人感覺不到有這種誠意,也就讓人覺得不嚴肅,也許我們可以說Berg的這首歌聽起來沒有美妙的和聲旋律像是沒誠意的亂寫,但仔細聽你會發現他真的很仔細的用心營造每個小細節,譜上也是。如果一個作曲家讓人感覺不到自己是嚴肅的寫,那為何聽眾又需要嚴肅的看待這個作品?

 Berg 的Fünf Orchesterlieder nach Ansichtskartentexten von Peter Altenberg 總譜,
隨便一處都充滿小細節

Berg的小提琴協奏曲一開始可說是為了錢而寫的,因為他完全就不知道到底該寫什麼,但卻突然傳來Alma Mahler 18歲的女兒Manon Gropius過世,於是他就決定把這首獻給好友的女兒。擔綱獨奏的Isabelle Faust才剛和阿巴多與阿巴多新創的Orchestra Mozart錄了這首作品,可說是據有絕佳默契的組合。以前聽過Berg小提琴協奏曲的錄音一次覺得怎麼可以這麼難聽,但這次卻有新的感受;不是說我覺得他變得比較好聽,而是我突然發現Wolfgang Rihm的作品的根源原來就是這種12音列的作品。也才更加體會到12音列作品的技巧對二十世紀音樂的影響不是這種作曲技巧本身,而是藏在這種作曲技巧背後的觀念:每個音都是獨立的,重要的音與音之間的關聯。上次聽了Wolfgang Rihm第二號中提琴協奏曲 之後就有這種感觸,而這次感受更加強烈。而這也是為何在我聽完這首之後會認為Rihm的第二號中提琴協奏曲更家令人驚嘆的原故就是,Rihm在擺脫了12音列種種規則的束縛之後,才能真正地用自己的感知來創造音與音之間的關聯,所以即便都是無調性音樂,Rihm的線條那種歌唱感就比Berg的圓融且成熟很多。不過Berg的小提琴協奏曲也的確是非常精雕細琢的作品,很多音響上的東西都可以看得出他的細膩。

下半場舒曼,只能說徹底的感受到阿巴多的魔力。整個樂團都在他的掌控之下,而且奇妙的是竟然人有種樂手極信任他並想念他的感覺。到了音樂會結束後好幾天我腦中都還會不時浮現舒曼這首交響曲的旋律,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的現象嗎?完美程度直比去年依凡費雪指揮的舒伯特第五號,但因為我喜歡舒曼更勝於舒伯特許多,所以這次有著特別的感動。

音樂會結束後享受了一下特權,很開心。

_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